人生的一些缺陷,有時候,或許正是另一種上天的恩賜。
距離上一次發病,大概已是接近兩年多前。那時是在家裡,到醫院看診方便得多,除了無法睡眠之外,倒也沒有不方便的地方。大一那年,記得是在現導課上,坐在教室第一排,因為全身發抖而無法繼續支持到下一節的國概。
我當時到底是怎麼爬上宿舍床舖的樓梯,現在想起來真覺得自己很不可思議。
那晚,中華以些微差距敗給了韓國。
那晚,患部紅腫疼痛的程度急劇地升高。
始終無法成眠。
那是一個很奇妙的經驗,患部的疼痛並非使人尖叫的那樣劇烈,能夠忍受,但卻是無法冷靜的程度。頻率是隨著心跳脈搏而不斷的抽起,但這回比較輕微。
意識雖然因為疼痛而始終保持著,但身體到了凌晨四五點,疲勞不斷的反撲,沒有任何一個姿勢有丁點緩和的幫助,只能忍受著。身體因為發炎的引響併發了些微的發燒,冷得讓我用棉被將身體團團蓋住,只留下嘴部可對外呼吸的空間。
大約是六點左右,發燒的程度減緩了,身體的止痛機制也發揮了一點作用。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奇怪,身體強制地進入休眠,意識理應進入睡眠的狀態,但卻因為疼痛,一直拉扯在昏迷的邊緣,我想那是半昏迷的狀態吧?
可以清楚感覺到身體的沉重感,只有一絲的意識正在經驗著疼痛。
因為沒有辦法再支持下去,最後只好發了簡訊要宅先生幫忙看看是否能到藥局去拿一些藥。但因為是需要處方籤的藥,想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就當時的精神狀態,其實已到了什麼方法都好,只要能減輕痛苦。
情緒也瀕臨崩潰,火氣不斷的上來,又被理性给壓了回去。
我一直存在著想把左腳給砍下來的衝動。
只要一點震動,都會讓患部痛不欲生,雖然需要持續的喝水排除尿酸,但仍忍到某一程度才能離開床舖,澡也變得兩天才能洗一次。
最後還是得下山掛急診。
坐在計程車上,已兩夜未眠的身體,真是難以負荷山路的迂迴,每一次經歷離心力的擺盪,都有一種隨時要嘔吐的感覺,不過前晚的食慾差,根本也沒有任何固體食物在胃裡,反而是腦部愈發地疼痛。
我還記得當時的血壓跟心跳讓紀錄的護士發出了不可思議的呼聲。
後來在輪椅上,醫院大廳等待注射藥物過後的三十分鐘,一邊看著裝修天花板青鋼架的工人,一邊曬著從落地窗灑進室內的日光。
我有多久沒看到太陽了?
疼痛減緩後的第一次澡,我由衷覺得,能這樣輕鬆的沐浴,能毫無顧忌而輕鬆尖實地踏出每一步伐,能親身感受到每天戶外變化的溫度,能夠感覺到餓,這些簡簡單單被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竟然是這麼幸福的事情。
感謝這些天幫我處理三餐也陪我下山看診的宅先生,感謝陪同的S,感謝即使未有任何表示但曾經在心裡想到並祝福的朋友,這個世界確實因為你們而變得更加的使人留戀。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Essays] 因為痛苦,所以活著才有感覺
標籤:
Essays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Essays] 春天的第一場雨
下雨了。
下午要去圖書館時,正好碰到華岡春天的第一場雨。
今天的雨很棒,待在華岡快四年的時光,就今天的雨,最讓我感覺有淋的價值。味道很好,讓人安心,那是我在雲林時,最常在下雨天聞到的味道。
我不會精確形容那樣的感覺和味道,或許哪天我變得有徐四金那樣程度時,就能信手拈來。
那種味道,像是喚醒了華岡新鮮的嫩草,滿滿的泥土芬芳,好像都可以看到,那股從草地緩緩伸起的綠色芬華。
我正巧趕上,這華岡醒轉的春雨。
我不曉得,我是不是一個容易受人影響的人;我也不曉得,我是否喜歡或容易影響別人。但我很清楚,我極度討厭別人影響我,即使是念頭。
最近在街上,碰到一些社團的活動,我大概清楚那樣訓練方式的初衷,但如同去年底,參加另一個社團名之為「新生訓練」實質上卻是「新兵訓練」的活動,我能理解那樣一整天的訓練的想法,也能認同,但遺憾的是,在實質上我是非常不贊成那樣的「新兵訓練」活動。
大概很多人無法理解,我一會兒認同,一會兒又不贊成,這樣看似矛盾的說法吧?但經常要使用文字的你們,我相信只要好好想想兩者意義上的界定,就能夠明瞭,我想說的是什麼。
說到春日,我相信很多動漫迷都會聯想到《涼宮春日的憂鬱》這部作品吧?不過會來這裡的動漫迷,想是少數中的極少數。我對這部作品最初的印象,是中視那週末綜藝節目中來的。那個節目的影響,使得「宅」這樣的一個次文化頓時在台灣主流媒體浮出,並且迅速擴散,到了現在已經變成一個次文化族群的代名詞。但讓人沮喪的是,即使讓大家認識,卻也只流於表面,甚至是錯用,而且錯用的離譜。我對這樣的文化,並非完全暸解,但我至少清楚台灣大多數人是錯用了。希望會來我這裡逛的人,我不管你平時對其他的文化抱持什麼想法,但至少在我的地盤,你能夠多一些尊重,對於那些不屬於你而你不了解的事物。
如果不能,我不會要你閉嘴,也不會用主宰的手段與權力,抹煞了你的發言。你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我也同樣擁有保持沉默的權利。
似乎是先在電視上看了一集《涼宮春日的憂鬱》吧,雙子座對許多事物那種單純的好奇隱,又強烈的發作了。於是,當晚我看完了動畫版的其他集(或許用「話」會比較合適?)。一樣,是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一個平凡的高中男生,一個不曉得自己有改變世界的能力的古怪高中女生,就是涼宮春日(其實我不覺得她怪,相反的我還滿喜歡她這種個性,只是在這裡用「怪」來形容比較符合一班人的感覺),創立了一個奇妙的社團「SOS團」。社員另外有三個,一個是宇宙資訊綜合體(動畫裡解釋說…人類普遍裡的說法是「宇宙人」…其實整整解釋了十分鐘以上,詳細內容請自己去看動畫)派來監視涼宮春日的人型介面,一個擁童顏巨乳(童顏巨乳是動畫裡講的,不過實際上也是這樣,只是看到動畫裡的描述時,我想到了倉井空…)的未來人學姐(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從未來來的),一個是擁有察覺「閉鎖空間」(解釋成對等的異次元空間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吧?錯了,其實我根本沒辦法解釋何謂異次元空間)的存在並且能夠進入其空間的能力的超能力謎樣轉學生。
就是這樣,超現實的成員進行著超現實的情節單元。
不過說實話,我還滿喜歡的。
前幾篇網誌就曾經提過,我對那種單純學生生活描述的作品(其實仔細想想,一點也不單純)非常喜歡。
不過其實是存在著特定性的,對於這些作品。但現在我並不想分析自己的喜好。
雖然我說喜歡,但比較起來,動畫共十四話裡頭,真正會讓我想重看的,也只有兩話,分別是〈Someday in the rain〉以及〈Live Alive〉而已。這兩篇沒有超現實的情節,是很平淡的學生生活。特別是〈Someday in the rain〉,但如果真的找來看了,我想應該會有很多人覺得這一話很無聊吧。
我會喜歡的另外一點,其實就是那個平凡的高中生,很像某一部分的我。
這麼說雖然有點怪,不過仔細想想,我說的其實也是實話。動畫裡,他有著許多的內心獨白,而這點,就是很像平常的我。
我經常失眠,也就是因為這類的內心獨白太過旺盛了。
常常在路上看到一些人、事、物之後,腦袋裡就開始不斷的有些想像。有的時候會思考我所看到的事物,有時候會想像那事物後來的發展,有時候則在內心辯論,自己則扮演自己的敵人,有時候想像很奇幻,有時候想像很鹹溼,有時候則是連我自己都沒辦法解釋的想像或聯想。
而這樣的腦內活動持續時間則不定,平時走在路上,短則維持三分鐘,熟睡前則容易長達三個小時。
可怕的是,它停不下來。或者應該說,我停不下來。
當這活動影響睡眠時,我會煩悶擁有這樣的頭腦;但我進行創作時,我卻又煩悶這樣的頭腦跑的太慢。
人確實不是十全十美的(非常俗爛的結論),就像動畫裡男主角所說的,如果我會知道明天發生什麼事,現在或許就不會這麼悠哉了吧。
如果庫洛沒有預知的能力,他還會自殺嗎?
如果沒有長生不老,那吸血鬼還會是吸血鬼嗎?
或許哪天可以搞一部《劉文傑的憂鬱》之類的作品吧?
……
幹,想想還挺噁心的!這東西肯定不賣座!
文藝獎在這個月十五號就要截稿了。我還是持續的拖稿中,雖然跟S說這是作家本色,但想想終究還是自己偷懶。
M已經將他的作品繳出了,我看了,真是相當的精采,文藝評論的首獎大概是這篇作品了(應該不會像諾貝爾文學獎那樣的見光死吧?)!閱讀的感覺根本就是在讀一篇期刊論文嘛!在有限的字數裡,資料蒐集的可謂充分,探討也極為具體,而在這個圈子裡,相信也是相當獨到的見解。
乾脆擴寫成三萬字的論文,讓學校直接頒給M碩士學位吧!
我的作品相較之下就顯得極弱了,不過也行,綠葉正好能襯托出玫瑰的紅。
這或許,是在華岡的最後一個春天了。
有趣的是,這是最好的結果,也是最壞的結果。
下午要去圖書館時,正好碰到華岡春天的第一場雨。
今天的雨很棒,待在華岡快四年的時光,就今天的雨,最讓我感覺有淋的價值。味道很好,讓人安心,那是我在雲林時,最常在下雨天聞到的味道。
我不會精確形容那樣的感覺和味道,或許哪天我變得有徐四金那樣程度時,就能信手拈來。
那種味道,像是喚醒了華岡新鮮的嫩草,滿滿的泥土芬芳,好像都可以看到,那股從草地緩緩伸起的綠色芬華。
我正巧趕上,這華岡醒轉的春雨。
我不曉得,我是不是一個容易受人影響的人;我也不曉得,我是否喜歡或容易影響別人。但我很清楚,我極度討厭別人影響我,即使是念頭。
最近在街上,碰到一些社團的活動,我大概清楚那樣訓練方式的初衷,但如同去年底,參加另一個社團名之為「新生訓練」實質上卻是「新兵訓練」的活動,我能理解那樣一整天的訓練的想法,也能認同,但遺憾的是,在實質上我是非常不贊成那樣的「新兵訓練」活動。
大概很多人無法理解,我一會兒認同,一會兒又不贊成,這樣看似矛盾的說法吧?但經常要使用文字的你們,我相信只要好好想想兩者意義上的界定,就能夠明瞭,我想說的是什麼。
說到春日,我相信很多動漫迷都會聯想到《涼宮春日的憂鬱》這部作品吧?不過會來這裡的動漫迷,想是少數中的極少數。我對這部作品最初的印象,是中視那週末綜藝節目中來的。那個節目的影響,使得「宅」這樣的一個次文化頓時在台灣主流媒體浮出,並且迅速擴散,到了現在已經變成一個次文化族群的代名詞。但讓人沮喪的是,即使讓大家認識,卻也只流於表面,甚至是錯用,而且錯用的離譜。我對這樣的文化,並非完全暸解,但我至少清楚台灣大多數人是錯用了。希望會來我這裡逛的人,我不管你平時對其他的文化抱持什麼想法,但至少在我的地盤,你能夠多一些尊重,對於那些不屬於你而你不了解的事物。
如果不能,我不會要你閉嘴,也不會用主宰的手段與權力,抹煞了你的發言。你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我也同樣擁有保持沉默的權利。
似乎是先在電視上看了一集《涼宮春日的憂鬱》吧,雙子座對許多事物那種單純的好奇隱,又強烈的發作了。於是,當晚我看完了動畫版的其他集(或許用「話」會比較合適?)。一樣,是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一個平凡的高中男生,一個不曉得自己有改變世界的能力的古怪高中女生,就是涼宮春日(其實我不覺得她怪,相反的我還滿喜歡她這種個性,只是在這裡用「怪」來形容比較符合一班人的感覺),創立了一個奇妙的社團「SOS團」。社員另外有三個,一個是宇宙資訊綜合體(動畫裡解釋說…人類普遍裡的說法是「宇宙人」…其實整整解釋了十分鐘以上,詳細內容請自己去看動畫)派來監視涼宮春日的人型介面,一個擁童顏巨乳(童顏巨乳是動畫裡講的,不過實際上也是這樣,只是看到動畫裡的描述時,我想到了倉井空…)的未來人學姐(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從未來來的),一個是擁有察覺「閉鎖空間」(解釋成對等的異次元空間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吧?錯了,其實我根本沒辦法解釋何謂異次元空間)的存在並且能夠進入其空間的能力的超能力謎樣轉學生。
就是這樣,超現實的成員進行著超現實的情節單元。
不過說實話,我還滿喜歡的。
前幾篇網誌就曾經提過,我對那種單純學生生活描述的作品(其實仔細想想,一點也不單純)非常喜歡。
不過其實是存在著特定性的,對於這些作品。但現在我並不想分析自己的喜好。
雖然我說喜歡,但比較起來,動畫共十四話裡頭,真正會讓我想重看的,也只有兩話,分別是〈Someday in the rain〉以及〈Live Alive〉而已。這兩篇沒有超現實的情節,是很平淡的學生生活。特別是〈Someday in the rain〉,但如果真的找來看了,我想應該會有很多人覺得這一話很無聊吧。
我會喜歡的另外一點,其實就是那個平凡的高中生,很像某一部分的我。
這麼說雖然有點怪,不過仔細想想,我說的其實也是實話。動畫裡,他有著許多的內心獨白,而這點,就是很像平常的我。
我經常失眠,也就是因為這類的內心獨白太過旺盛了。
常常在路上看到一些人、事、物之後,腦袋裡就開始不斷的有些想像。有的時候會思考我所看到的事物,有時候會想像那事物後來的發展,有時候則在內心辯論,自己則扮演自己的敵人,有時候想像很奇幻,有時候想像很鹹溼,有時候則是連我自己都沒辦法解釋的想像或聯想。
而這樣的腦內活動持續時間則不定,平時走在路上,短則維持三分鐘,熟睡前則容易長達三個小時。
可怕的是,它停不下來。或者應該說,我停不下來。
當這活動影響睡眠時,我會煩悶擁有這樣的頭腦;但我進行創作時,我卻又煩悶這樣的頭腦跑的太慢。
人確實不是十全十美的(非常俗爛的結論),就像動畫裡男主角所說的,如果我會知道明天發生什麼事,現在或許就不會這麼悠哉了吧。
如果庫洛沒有預知的能力,他還會自殺嗎?
如果沒有長生不老,那吸血鬼還會是吸血鬼嗎?
或許哪天可以搞一部《劉文傑的憂鬱》之類的作品吧?
……
幹,想想還挺噁心的!這東西肯定不賣座!
文藝獎在這個月十五號就要截稿了。我還是持續的拖稿中,雖然跟S說這是作家本色,但想想終究還是自己偷懶。
M已經將他的作品繳出了,我看了,真是相當的精采,文藝評論的首獎大概是這篇作品了(應該不會像諾貝爾文學獎那樣的見光死吧?)!閱讀的感覺根本就是在讀一篇期刊論文嘛!在有限的字數裡,資料蒐集的可謂充分,探討也極為具體,而在這個圈子裡,相信也是相當獨到的見解。
乾脆擴寫成三萬字的論文,讓學校直接頒給M碩士學位吧!
我的作品相較之下就顯得極弱了,不過也行,綠葉正好能襯托出玫瑰的紅。
這或許,是在華岡的最後一個春天了。
有趣的是,這是最好的結果,也是最壞的結果。
標籤:
Essays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