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杯他老人家最新的劇本集《某種認可》裡頭的自序中談到:「以前我會『盯場』,不時出沒於排練間……寫完初稿交給導演、導演提供意見、我根據其意見修改、完成第二稿後交給導演、導演再給意見……如此來來去去。既然過程冗長,有些劇本改到六七稿」。
之前在跟Derson做《無緣社會》的時候好像有點接近這樣。其實這樣滿理想的說實在,我也滿喜歡這種工作方式,雖然很費力。當時另一個劇本協力紹基也在搞自己的畢業讀劇,只能盡量抽空到排練場來參與討論,然後講講冷笑話被德森記點這樣(開玩笑的,他後期忙完後也立即歸隊為劇本獻上他的心臟)。
後來我入學,換成我被其他的作業鬼以及自己的期末劇本惡魔給抓走。
當我再次回到排練場,導演也已經跟演員建立好工作模式。大家那時都身兼好幾個製作,行事曆塞得滿滿滿,為了效率,除非志杰轉頭看我或是我真的有過不去的疑問不然都保持沈默地乖乖看戲,然後想自己的事。
我會一直在想,喔如果演員這段要這樣念的話,那好像我把台詞改成這樣,他會唸得更順更好。他這樣詮釋的話,那這幾句拿掉會不會比較好?我會一直想把台詞改得更貼合演員的詮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