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01:52 描述與象徵
剛剛看了2003年的系刊,沒想到散文創作這一部分的得獎名單內,前三名竟全是一年級的!怎麼回事?
是大三那一屆才氣出眾所以甫一出筆即囊括前三名?
回頭看看今年文藝獎除了大二的文哲之外,幾乎全是大三的天下‧‧‧‧‧‧
而大一呢?有人投稿嗎?真是令人汗顏‧‧‧‧‧‧
學長的散文,〈髒手〉奪得了當年文藝獎散文創作的第二名,開頭這麼寫著:
「到處充滿了似是而非,極為廣闊的囈語。手是髒的永遠也無法洗凈,對於眾人的群體那種團結一致的排外性,產生了道德,也完成了一種跳躍式的永恆與標準,因而我被判定。」
跳躍式的永恆與標準?這是否跟文概所謂詩的跳躍性思考有關呢?
詩,在於架構一個令人遐想的空間,詩人所寫,所描述的空間我們不一定能理解相同。
但我認為若能誘發思考想像,並產生迴響,那也就夠了吧!
學長寫到:
「是好是壞,皆不是由我決定,高於其他人水平之上,或者該說不同於他人,也因此產生束縛,而終致孤獨。混合著含糊可笑的思想形式,並不能夠正確地描繪一件事,因為字詞的流動,並未被我拴住。從集體的第一人稱來看,我的手是髒的,似乎充滿了泥濘與穢物,這使我噁心,使一切炸裂消糊。也許是非道德,才能滌凈我的髒手,或者是那種超出平恆之外的第三人稱視野,才可使之清明無暇。
而這雙手,很難與虛假的和諧共存。」
感覺學長描述到了視角的不同,所造成觀感的不同。字詞是無法被限制住的。
思想形式的不同,所以想當然爾,沒有人能正確地描述一件事。
我在賈克路西耶耀眼炫目的觸技中,思索著‧‧‧描述與象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