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句詩那麼短
我還是很不要臉地抄襲了學長新出版的散文集的其中一章節名稱。
那是在講「寂寞」和「孤獨」的故事。我不曉得接下來我將會寫在網誌上的東西,跟「寂寞」或者「孤獨」這兩種創作者常與之對飲的情緒有沒有關聯。或者我開頭明明寫了「像一句詩那麼短」卻緊接著連續出現長句是否想要諷刺?然後有個信徒突然出現指著我的鼻子說:「你打的這些只不過是煙霧彈,廢話連篇的長句只是再次反映出你受駱胖的文字影響有多麼深!」
「是嗎?但是我沒有以文字出道,受誰的影響深,這又如何呢?」
不就是個過程嗎?還是根本問題就是我們讀的東西太少,什麼都會跟自己讀過的那一兩本書或那一兩位作家扯上關係?但其實我們根本從來就沒把問題搞清楚過,即便我們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談了一場又一場的戀愛,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到頭來,也不過就是又一次的自以為是。
唉,沒錯,你發現了。這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如果你有興趣,大概在一百六十六頁左右。
「魯德米拉讀了一本又一本的小說,但她從未將問題搞清楚。」
因為課堂的需要,我重讀了這本大一時就已經讀過的所謂經典,卻驚人的發現,我好像從來沒讀過似的。果真是那時候太年輕了嗎?不管投了多少東西在池水中,盪起的漣漪總有平靜的時候,更別說那些沉到池底的,汙泥覆蓋之後什麼都看不到。
我是不是該重看那些大一大二時生吞活剝的經典?即便我仍記得「多年之後,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仍舊想起他父親帶他去尋找冰塊的那個遙遠下午。」
事實上,我什麼都不記得了。
那次餐聚之前,大概已有四個月沒有見面。而那間餐廳跟學長去過之後,也似乎快一年沒再踏進過這裡。景物依舊。不著邊際地聊了聊最近的生活,雖然說很久沒見,但如今回想起來,也沒有什麼實質的對話留下印象。餐後,轉悠了幾間二手書店、大陸書店,看到幾本相當有趣的書,還有幾本說不定期末報告可以寫這個議題的書。走進了唐山,翻了幾本很久之前就想買的書。最後我帶進卡夫卡的書籍,只有那本我從學校圖書館裡借出的「有翼飛翔的話語」。卡夫卡的裝潢依舊,服務生卻都是生面孔,但都跟往常一樣散發著文藝青年的瘦弱氣質。兩個服務生都是女的,這點讓我非常不習慣。
想起年前,到淡水去找S。我們一樣坐在二樓的咖啡廳,眼前全景是淡水河,關渡橋在我們身後伸展著背脊。那天天氣不好,河的另一岸只模糊高樓建築。S的桌上擺著幾張全白稿紙,上頭是最近正在草寫的散文,鉛筆由上而下的字跡只蔓延了半張左右。一旁是兩本陳芳明的散文集,而如今我也不太記得究竟是哪兩本。我將帶來的台灣文學史講義交給了他,接過手後擺在一旁空著的椅子上,沿著視線下去,有一隻白底黑斑貓正在牆沿午寐。S擦了一隻火柴,點燃嘴邊叼著的菸捲。我婉拒了他的敬菸。「最近來太多次了,都沒錢買菸。」我拿起擺在桌上的菸盒端詳著時,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記憶中的畫面非常的安靜。
不合邏輯地雖然那是觀光勝地,一樓外的走廊也是來來往往的人潮。
但是真的安靜極了。
不遠處一對情侶正在接吻,港埠邊停泊的小船隨著海浪敲擊發出清脆的木頭聲響。
我跟S聊了一些,多半是我打在網誌上也不會有多少人有興趣的話題。
S曾經寫過一篇網誌給我,記得篇名是〈[至L]我好喜歡妳這句話我好像從未說過〉。我將之複印下來,想著哪天好好寫篇網誌來回應,但到目前為止我的回信仍沒有半句話。
那天咖啡廳裡播放著Oasis的音樂(還是new order?),S說服務生告訴他因為老闆沒來所以他才會放,老闆嫌這種音樂太吵了。我說這種音樂跟「吵」這件事情沾不上邊吧。
這裡的服務生也是一派瘦弱像嗑過藥(後來我才知道服務生才剛睡醒沒多久)的文藝青年。這裡兩個服務生都是男的。莫名其妙的是,我竟然覺得這樣我比較喜歡。是因為大多連鎖咖啡店都用女服務生,所以我才覺得這種獨立品牌的反而在服務生的選擇上也要有所不同而感到安適之故?
算了吧,這種事情不會有答案。
我在淡水拋擲過許多夢想,每一次在這裡的嘗試都伴隨著失敗,沒有一次成功,也沒有一次滿意。
我想寫一篇像一句詩那麼短的網誌,結果還是寫了這麼多。
我還是很不要臉地抄襲了學長新出版的散文集的其中一章節名稱。
那是在講「寂寞」和「孤獨」的故事。我不曉得接下來我將會寫在網誌上的東西,跟「寂寞」或者「孤獨」這兩種創作者常與之對飲的情緒有沒有關聯。或者我開頭明明寫了「像一句詩那麼短」卻緊接著連續出現長句是否想要諷刺?然後有個信徒突然出現指著我的鼻子說:「你打的這些只不過是煙霧彈,廢話連篇的長句只是再次反映出你受駱胖的文字影響有多麼深!」
「是嗎?但是我沒有以文字出道,受誰的影響深,這又如何呢?」
不就是個過程嗎?還是根本問題就是我們讀的東西太少,什麼都會跟自己讀過的那一兩本書或那一兩位作家扯上關係?但其實我們根本從來就沒把問題搞清楚過,即便我們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談了一場又一場的戀愛,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到頭來,也不過就是又一次的自以為是。
唉,沒錯,你發現了。這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如果你有興趣,大概在一百六十六頁左右。
「魯德米拉讀了一本又一本的小說,但她從未將問題搞清楚。」
因為課堂的需要,我重讀了這本大一時就已經讀過的所謂經典,卻驚人的發現,我好像從來沒讀過似的。果真是那時候太年輕了嗎?不管投了多少東西在池水中,盪起的漣漪總有平靜的時候,更別說那些沉到池底的,汙泥覆蓋之後什麼都看不到。
我是不是該重看那些大一大二時生吞活剝的經典?即便我仍記得「多年之後,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仍舊想起他父親帶他去尋找冰塊的那個遙遠下午。」
事實上,我什麼都不記得了。
那次餐聚之前,大概已有四個月沒有見面。而那間餐廳跟學長去過之後,也似乎快一年沒再踏進過這裡。景物依舊。不著邊際地聊了聊最近的生活,雖然說很久沒見,但如今回想起來,也沒有什麼實質的對話留下印象。餐後,轉悠了幾間二手書店、大陸書店,看到幾本相當有趣的書,還有幾本說不定期末報告可以寫這個議題的書。走進了唐山,翻了幾本很久之前就想買的書。最後我帶進卡夫卡的書籍,只有那本我從學校圖書館裡借出的「有翼飛翔的話語」。卡夫卡的裝潢依舊,服務生卻都是生面孔,但都跟往常一樣散發著文藝青年的瘦弱氣質。兩個服務生都是女的,這點讓我非常不習慣。
想起年前,到淡水去找S。我們一樣坐在二樓的咖啡廳,眼前全景是淡水河,關渡橋在我們身後伸展著背脊。那天天氣不好,河的另一岸只模糊高樓建築。S的桌上擺著幾張全白稿紙,上頭是最近正在草寫的散文,鉛筆由上而下的字跡只蔓延了半張左右。一旁是兩本陳芳明的散文集,而如今我也不太記得究竟是哪兩本。我將帶來的台灣文學史講義交給了他,接過手後擺在一旁空著的椅子上,沿著視線下去,有一隻白底黑斑貓正在牆沿午寐。S擦了一隻火柴,點燃嘴邊叼著的菸捲。我婉拒了他的敬菸。「最近來太多次了,都沒錢買菸。」我拿起擺在桌上的菸盒端詳著時,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記憶中的畫面非常的安靜。
不合邏輯地雖然那是觀光勝地,一樓外的走廊也是來來往往的人潮。
但是真的安靜極了。
不遠處一對情侶正在接吻,港埠邊停泊的小船隨著海浪敲擊發出清脆的木頭聲響。
我跟S聊了一些,多半是我打在網誌上也不會有多少人有興趣的話題。
S曾經寫過一篇網誌給我,記得篇名是〈[至L]我好喜歡妳這句話我好像從未說過〉。我將之複印下來,想著哪天好好寫篇網誌來回應,但到目前為止我的回信仍沒有半句話。
那天咖啡廳裡播放著Oasis的音樂(還是new order?),S說服務生告訴他因為老闆沒來所以他才會放,老闆嫌這種音樂太吵了。我說這種音樂跟「吵」這件事情沾不上邊吧。
這裡的服務生也是一派瘦弱像嗑過藥(後來我才知道服務生才剛睡醒沒多久)的文藝青年。這裡兩個服務生都是男的。莫名其妙的是,我竟然覺得這樣我比較喜歡。是因為大多連鎖咖啡店都用女服務生,所以我才覺得這種獨立品牌的反而在服務生的選擇上也要有所不同而感到安適之故?
算了吧,這種事情不會有答案。
我在淡水拋擲過許多夢想,每一次在這裡的嘗試都伴隨著失敗,沒有一次成功,也沒有一次滿意。
我想寫一篇像一句詩那麼短的網誌,結果還是寫了這麼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