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Movie]請拿你的故事跟我交換


開始,是三個大男人想用一個無敵鐵金剛的模型跟薔兒交換咖啡店裡的一張黑白照。無敵鐵金剛有多特別並不重要;那張照片裡有哪些什麼東西也不是那麼重要。然而在三個大男人努力想要說服薔兒的過程中,點了多少咖啡與無敵鐵金剛加總起來,才是薔兒想要兌換的價值。點出了這一間朵兒咖啡店,以物易物的特色之外,也拉起了在電影推展中隱沒在觀眾們的心裡價值。

開場是朵兒以分解細膩的手勢沖泡一杯拿鐵,以及投影在右上角的簡易甜點食材的食譜。鏡頭特寫義式咖啡機與馬克杯之間,咖啡流瀉下來的空間,再緩慢地隨著步驟往右下擺移過去。蒸氣氤氳。這不禁讓我想起《海鷗食堂》。
不同的是,《第36個故事》說出了人物們過去的故事,《海鷗食堂》到最後還時保持禮貌地,不探問任何一個人的隱私。

群青帶了一堆香皂來朵兒咖啡店交換,但要交換些什麼,群青自己卻拿不定主意。那是標示著世界各地的香皂,是群青任副機師期間,去過的各個城市。除了香皂,群青還附上另一個關於該地的故事。他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對朵兒訴說,朵兒將這些聽到的故事畫下插圖,最後群青決定不換任何東西,帶走香皂也帶走朵兒的插圖。他認為,這是我的故事,理應插圖歸我。朵兒想要說服自己,那本來就是群青的故事,沒有這些故事,她腦海中也不會有關於那些城市的畫面。
群青真的是想交換些什麼嗎?還是關於一些記憶,一些回憶,我們只是想訴說出來。他想找的,或許只是聽眾吧。就像村上春樹的《迴轉木馬的終端》。
真實與否從來就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知道的事情,故事本身,才是我們想要關注的主體。

或許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每一次轉載的故事,總會被朋友們反問,這是真的嗎?
我不是新聞從業人員,我在乎的是故事本身。每當有朋友看著我的眼睛說,牛爹,我想跟你說個故事。我閉上嘴巴,邀請他繼續說下去。然而我總會想到,就跟朵兒咖啡館一樣,你是想跟我換個故事嗎?那個笑起來很美的女孩,跟我說了很多愛情的故事,我閉上嘴巴專心聆聽,但我總會想到,是否我也該丟出些什麼?
但對方想要聽嗎?
我從來都不知道。


朵兒說那些故事從來就不是她的,如果沒有故事,她也無法想像第36幅畫該長成什麼樣子。但我卻認為,故事一但被說出來,即便只是毫無關係的聽眾,都已以另一種身分去加入這個故事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就是預告片中朵兒跟薔兒在冷夜的屋頂上對話的部分。我當然已經不記得她們的對話究竟說了些什麼,但這幾乎是唯一,電影中姐妹倆的對話場景最為溫暖的一幕,也是姐妹倆對話時背景最暗的一幕。朵兒輕喊了ㄧ聲好冷,但卻帶著微笑。她們不僅決定了咖啡店的未來,也決定了她們自己的目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