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4日 星期一

[Essays]紀念碑下的女孩


  前些日子,我在家樂福買了塊梁靜茹的演唱會cd,這是她第一次的售票演唱會,似乎挺具意義的。那些個歌手們,總會在演唱會的開始或結束前講些他們覺得很感人又感謝的話,不過這些感性的自白總是讓我覺得又愚蠢又無聊,千篇一律地都是那些話。不過也因著那些樸實無華的內容,還有那因哽咽而情感滿溢的沉默,加上離鄉背井奮鬥終於象徵性地邁入另一個里程碑的興奮,這樣的感動該用什麼樣的言語來形容呢?嗯……還是歸於感動吧!

  

每次看到梁,總是會讓我想起慧棋。

  

我總跟別人介紹慧棋時都說她長的像梁。但今天我突然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到底,是慧棋長的像梁?還是粱長的像慧棋?


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問題。這只是一個我在無聊時像靜默的湖心突然冒起的氣泡一般地疑問。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就這樣一直地讓那漣漪延續下去……

 

為什麼我要用梁的外型來形容慧棋?是因為她是明星大家都曉得?還是因為我知道梁比認識慧棋早?我想或許兩者都有吧!

  

因為大家都曉得梁的長相,因此就可以很容易地產生一個基本的模子供記憶儲存或者從大腦資料庫中搜尋符合之記憶。


可是為什麼要用”像”呢?


“像”的解釋是,名詞……人物的形象,動詞……和某人物的樣子彷彿、雷同、一樣。


    如此看來豈不是跟我原有的想法,每一個人都是單獨、特異的個體相左嗎?
這似乎已經從一種基調上根本性地背叛了我的理念似的,感覺非常地不舒服。她們完全一樣的地方,也不過就只有都是從馬來西亞來的如此而已。憑什麼說慧棋很像某人呢?這種抹殺個人獨特性的說法,總覺得不太禮貌,再說,使用不當比喻的可怕後果,大家都清楚。

  

之前再跟慧棋聊天時,不曉得是聊到了什麼然後話題一轉就變成在聊有關梁的事情。慧棋很強調她自己本人的獨特性,當然,對於我的生命來說,他確實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存在。嚴格說起來她是我第一位外國朋友呢!高中的時候雖然也曾認識一位紐西蘭的華僑女孩,但那時我們彼此的聯繫都只有靠書信或者EMAIL的往來,MAIL還好,不過說到寄航空信,對那時的我來說等於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再加上我是個極懶惰的傢伙,書信方面幾乎都是那勤勞的紐西蘭華僑在寫的,後來不曉得是我換了帳號還是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就這樣的失去了聯絡一直到現在,可悲的是我竟然連對方的名字都給忘了,甚至對方的長相在我腦子也像是蒙上了一層白色的薄霧般,不再清晰。

   

現在有了MSN,慧棋也住在學校的宿舍裡,每週還有固定一天可以在課堂上相遇(只要我那天沒翹課),要失去聯繫說實在也頗難的。

 

她除了是我第一位外國朋友之外更是象徵我勇氣的紀念碑,怎麼說呢?因為……是我主動搭訕的…….這可是第一次呢!我第一次向一位女孩搭訕,回想那時我可是醞釀了一整個星期的心情,也不斷地在心中重複地排練了數十次,不過,即使如此,等到正式上場時我還是怯場了……而且表現完全跟自己準備許久的片段完全不同,我只記得……好像很丟臉吧……因為我完全忘了我那時到底說了哪些鬼話……也不知道有沒有結巴…….。

  

慧棋跟我說,她也為我設了個紀念碑,因為我是她來台灣後第一個送她聖誕樹的男孩,也因為我的存在,才讓她感覺到她是有手機的。(說的好像我一直在騷擾她似的……)因為她,我嚐到了馬來西亞的泡麵滋味,因為她,我知道了馬來西亞的行政體系,因為她,我知道了到馬來西亞觀光時一定要嚐的佳餚(雖然我都忘了)。或許是馬來西亞有著三、四種語言文字在使用的關係,有的時候她講的中文還挺多有趣的語病(但我想該不會是因為我是中文系的才這麼挑剔吧?),而我總是挑這些語病來捉弄她,跟她聊天還挺於愉快的呢。

 

她確實是跟梁完全不一樣的個體,我知道的梁,只有歌聲,而慧棋,我不敢說我有多麼的認識與了解她,事實上也並沒有,但是那種距離的熟悉感,在明顯不過了。


    慧棋,很高興能認識妳!也希望妳在台灣的這段時間,能讓你留下許多難忘又甜蜜的記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