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5日 星期三
[Book Review]革命前夕的浪漫
剛剛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的書面報告大致底定,雖然感覺上還缺少了好些東西,可是就是不知道該填些什麼,我有想過是否要把革命運動的格瓦拉放進去,可是想想這跟我們的主題似乎有些偏離遂捨去了這個想法。
這本手記我讀了又讀,這部電影我又跳著看了幾次,如果排除掉學術方面的研討,這真的是一份屬於年輕人的浪漫,有多少的年輕學子曾許下宏願要騎著機車做個什麼樣的自助旅行,或者騎著單車,或者步行。我也曾許過願,希望未來的日子能實現騎機車作環島旅行的夢,這個夢已經被我高中的同學給先行達成了,雖然他後來敘述的過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趕路,這不是我想要的旅行,我想要的是像格瓦拉他們一樣,沒有時間緊迫的約束,自由自在的沿著預定的路線前進,欣賞沿途風景,每晚利用時間記下這趟旅程的所見所聞,這才是所謂的知性之旅啊!
這部片的編導利用了點手法讓看過的人以為格瓦拉是因為這趟旅行才讓他後來投身革命運動的。其實不然,正確來說,格瓦拉會投身革命運動是在第二次的環島旅行中他到瓜地馬拉探索馬雅文化,就在那時,瓜地馬拉進步的總統阿本茲(Jacobo Arbenz)為了改革社會而意圖將美國的壟斷公司[聯合水果公司]收歸國有,於是中情局和該公司的高級幹部以及瓜國軍人遂聯合起來政變,輕輕鬆鬆地將阿本茲總統推翻。這件事的經驗使得格瓦拉逐漸趨向激進,也讓他了解到,一個國家沒有基本的自保戰力將會一切事情接不可為。因此原本格瓦拉是個相信甘地不合作運動的人道和平份子,此後他逐漸成為反帝國主義的武裝革命家。
當時是1954年,格瓦拉後來漫遊到了墨西哥,在這裡他遇到了原本在古巴擔任律師也因為革命失敗而流亡到墨西哥的卡斯楚,於是經朋友的介紹,1955年兩人在墨西哥城的近郊會面,徹夜長談。由此,卡斯楚找到了他革命志業裡最重要的夥伴,而格瓦拉則找到了他革命面身的第一個地方----古巴,也因此開展了他不凡的人生。
所以,其實第一次旅行對格瓦拉而言是一種由實際現實觀察中而得到自我啟蒙的一個觸發點。他那種素樸的社會良心與人道關懷開始生根。但他那時還不是革命家,不過改革社會的熱情卻已開始騰躍。
格瓦拉是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有著一輩子都無法痊癒的氣喘病,但他明知道自己的哮喘嚴重,卻選擇去從事最激烈也和肺部挑戰的的美式足球運動,這種勉強自己和命運抗爭的精神,在青年便已充分顯現出來。
革命者都是浪漫的,革命的主導人在一開始的念頭都是希望能創建出一個理想的美好國度,都是希望在這有限的空間之中能創造達到他們所希望的無限悠遠的美好。為了自己的理想、夢想而奮鬥,本身不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嗎?
於是在這樣的旅遊筆記中,我又彷彿想起了過往曾有的美好幻夢……
那一個曾經令我著迷的綺想世界。
標籤:
Book Review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