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好像應該要有一點放鬆的感覺才對,不過事實上卻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雖然已經回復成考生的狀態,不過還是每天忙中偷閒地,會跟朋友連一會兒世紀。通常都是對電腦的,不過即使是最難的電腦,每戰皆勝的狀況下打久,說實在的,對於勝利也漸漸的無感了。
於是幾天前嘗試了分組對打,因為大家實力不均,要做恰當的分組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幾場之後,大家開始對於彼此的戰術進行討論與分析,我還是持著同一個論調,H的實力很強,不管是快攻還是後勤戰,要拿下H基本上必須在人數的懸殊差異下才可能達成。所以我將H列為不動因,要獲勝得先討論變動因的影響。
在至今較少的對戰數據中,白學長擅長打游擊,至於後勤以及防守戰,因為缺少數據,所以較難有個持平的看法,但就目前而言,在於游擊戰以及游擊戰的極致表現「塔攻」方面,白學長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宅先生是我認為最值得注意的變動因,我曾經給他的戰法下一個簡單的注腳,即是「骯髒」。但這種「骯髒」並不是那種會覺得不可取,或者是卑鄙那種感覺,反而較像是打不死的蟑螂。
因為某一次單獨與宅先生在網咖連線時,讓我見識到了耐打而不死的宅先生。我大概簡述那次的狀況,我與宅先生一隊,大概敵手是四個最難電腦,那一次我使用較不上手的中國人(還是蒙古人?我忘了,總之就是東亞大陸種族)。因為不習慣,又要應付最難電腦的變態持續攻擊,使得我與宅先生初時潰不成軍,說老實話,我當時一度萌生棄權重玩的念頭,但是後期我被打得分數低迷,所以電腦改推向宅先生家裡去,我有了喘息的機會。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宅先生在電腦輪番攻擊之下仍然屹立,但雖如此,卻沒有能力反推回去。並且半個小時之後,我的經濟力一點一滴的累積,已經有能力作好基礎防禦工事的情況下,見到如此奮力抵抗的同盟國,豈能不顧盟友之死生?
於是我便開始在敵人推進的路線上建造起數個城堡,攔腰將敵人的進勢阻斷,接著築起城牆,徹底化去敵人一波接一波的推擊。
十分鐘之後,我的軍隊已起,但仍然僅夠防禦,敵人的攻勢接連不斷,我仍然有防線遭破的危機存在。
但此同時,稍得喘息的宅先生已重新組織好軍力,進駐我的前線基地,一同抵禦。
大約又僵持了二十分鐘,敵人似乎不懂得貿易,於是後期經濟力受制,此時,我的近戰與攻城部隊準備就緒,搭配著宅先生的遠程攻擊支援,在我轟炸了敵方的防禦設施以及城門建築之後,我與宅先生協同,怒吼揮兵南下,逐步踏平敵軍國土。
此戰役艱苦長達三小時,由戰役內容觀察得知,若不是宅先生的防禦力以及源源不絕的活力支撐,此戰絕無可能獲勝。
「骯髒」一說,是取不願一碰的字義而來,而當他免於受制於防禦時,他的攻擊,會讓你無暇於整建,而當你盡力以為做好防禦時,宅先生的攻城部隊卻已兵臨城下,令你猝不及防。
你夠強,他打不下你,但我保證你也吃不了他。持久戰?如果你能一天連打十七場以上的世紀,再來談持久戰吧。
但是相對於H來說,宅先生只是有點趣味,如此而已。
某一場戰役之後,白學長跟我說,他認為主因還是H太強,而不是宅先生在哪一方。這是當然,我也同意這樣的說法。但就是因為H太強了,要撼動其城牆並非易事。要取H,就像取秦王首級,正面交鋒,必敗無疑。唯有將其孤立,切斷貿易經濟力,再與同盟採取包圍戰。單線尋隙突破沒有意義,有觀察過H的陣地即可得知,科技建築與防禦工事彼此照應,主要兵營不只一處,幾乎無隙可破。由單線推擊戰域範圍過小,方便H調度,情勢可能僵持,持久之下,可能在耗損H的國本情勢中轉而對我方有利,但我方進攻有其盲點,相信H早已熟悉,最終對我方仍然沒有助益。比較有效率的進攻,則是開闢多處戰場,不僅戰域空間大,兵團機動性大,也同步造成H調度兵力的困難,最大的優點則是包圍網能有效率阻絕創建第二基地而再生的可能。
但仍然只是理論。
其實我不是要說遊戲的,但說著說著竟然就認真地開始分析了。
我想說的是,在一場分組戰役中,我遭到H兵團的攻擊而遭到滅國的命運。遭滅國之後我觀察H的兵團分佈,以及主城建設,立刻發現了一個一直以來的盲點,而諷刺的是,這個盲點,在我大一時,一場H的教學戰役中即已提醒。
每一個種族都有其特殊的單位,都有其種族特長,只要好好發揮,克敵制勝,部是問題。但我卻太專注於這些特長之中,過度地將這些特長擴大,導致於用兵的盲點,而H就利用這些盲點,一一擊潰我的各主力兵團。我遺忘了一個種族之中並不是只有一類資源,而是應該要善用各種所提供的資源,並不將主要是也放在其特長,而也只使用其特長。H就是深明此道,所以他的進攻五花八門,難以抵抗。
這雖然只是遊戲,不過這個經驗卻可以延伸到各個領域,當我們在同一件事情專注過久,我們往往不知早已陷入自己思緒的死胡同,思考著到底該左轉還是右轉,殊不知停佇的面前而是一堵高牆。
很多時候,往往退後幾步,拉開距離,所看到的畫面不將只是事物的細節,而事物的全貌,還有其所處的環境,以及你腳下的土地。
當下甚至會對於自己曾經的遲疑感到愚蠢。
因為前進的方法,竟然是先後退。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Essays] 前進的方法,在於如何後退
標籤:
Essays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Essays] 倒數計時
早上,陳老師很客氣地稱讚了我們班的寫作能力普遍不錯,相較於政大,也斯毫不遜色。
雖然跟文學組來比,被稱讚寫作能力,也算是一種認同,但畢竟文學組那班是二年級的班級,打滾而染上的泥漿,相較於多,那是自然,也不必太多的滿意。
下學期的兒童文學開始了詩歌的課程,我從上學期開始,其實就覺得,這堂課應該給一年級來上會比較好,概論課程上的再多,也沒有比實際下筆來得收穫而有所認識。
關於寫作這件事情,若不是TD先生在今年寒假問我,我似乎也從未仔細想過,所謂「寫作」與「創作」之間的差異。我那時才發現,原來在我心裡,這兩件事情本身就完全不同,或許早有這樣的認知,但頭一次去認真面對思考,還是今年寒假的事情。在文藝系熬個四年,對於文字的使用,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基本駕馭的能力。更甚而,對於鑑賞,似乎,也有了一定的品味。
一年級的對於「文學」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固然是好,但不曉得哪裡來的莫名自信,漸漸地,唯我獨尊的傲氣滿溢。
對此,朋友們都抱持不一的想法,較樂觀的,只是覺得他們尚未找到自己的路,所以才有這樣的態度。但也有朋友認為,那些過於自大,卻又沒有三兩重的小鬼頭,根本就不曉得這個世界,到底長成什麼樣。
呵,我突然想起那些在假日時,與管樂長輩們的感慨。
對於這些學弟妹,我想,還是祝福他們。
老師提到自己自師範學校畢業後便到國小教書,因為小朋友們要求,老師便把這些兒歌給編曲教導,曲是隨時代有所更動的,這正是民歌與兒歌的自由,以及其廣大包容的文化內涵,我只是簡單講講,等到上兒童文學時,我想有興趣的學弟妹會自己感覺到。
中國文學的內涵之廣闊,越學只會覺得自己越不足。
而相對的,這卻又是讓人不斷感到驚喜與興奮的地方。
老師在談過去經驗的時候,因為最近在讀《亞細亞的孤兒》(研究所考試的書都快看不完了卻還在不務正業),頗能有所感觸。
今年對我來說,或許是個挺有收穫的年。
寒假與管樂學長姊們聚餐,那是我們那個年代那一輩的成員聚餐,光是看到這些過去曾經給自己許多照顧的學長姐們,內心其實是頗有振動的。當年,我還是一個對音樂完全不暸的傻小子,跟著他們學習,跟著他們四處聆賞,也跟著她們分享,到現在,雖然對音樂這抽象的藝術還不是那麼清楚,但也總是能把這份經驗與學習給傳承下去。
看到他們,那曾有的感動與激情,雖不像火山爆發那樣的奪目,卻有潮汐那般的無可抗拒。
有一位學長,大學在淡水那兒的學校,主修台灣文學。與學長約有六年左右的時間未見,我猶記得過去曾向他請教鄉土文學論爭的前因後果,那時雖聽懂,卻也不甚明瞭,但我也確信,學長是有一定程度的,而閱讀的量,在台灣文學一塊,也有可觀的累積。我向他請教近年對於臺灣文學的想法,我們做了一些討論,學長提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是我過去從未認真思考過的,仔細想想,學長說的很對,對於那樣的一種表現方式,我們都太過而近乎迷戀的重視。
雖然還是一樣深度的思考、一樣生活的概念,可是,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
第一次到我這來的人,如果能看得懂我再說什麼,請您接受我百分之百的敬佩。
抱持著這樣的疑惑,在寒假,我迷上了公視《國際換日線》系列影集的〈莫內與他的朋友們〉(The Impressionist),從英文看就知道,講的是莫內那一群印象派大師的故事,在其中某一集的某個畫面,我忘了是竇加還是雷諾瓦說的,總之一句話,便突然讓我清晰地看到,我那些疑惑的解答,並且得到了可能是一輩子的文學指導。那一瞬間,我眼睛一亮恍然大悟地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只差沒大喊,「就是這個!I Got it! I Got it!」,因為我馬上又咬著牙,緊緊地抱住發紅的大腿。
我以為我找到了,那個時候。
下午,駱以軍老師的現代文學課,在課後,我把寒假遇到的想法告訴了駱老師。程度不同,果真不一樣,老師同意我的想法,但也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修正了我的疑惑。
市場的機制。
就像林懷民老師說的,台灣的政府再不好好的正視文化,那不僅台灣經濟呈現M型化的發展,就連一整塊藝術領域,都朝向更M型化的型態發展。
九把刀的銷售量下滑了,流行真是如浪花一般。
駱老師因為要趕在三月底前把《西夏旅館》完成,時間很緊,約我在四月之後討論作品,雖然已過了研究所的考試,也過了繳交資料的時間,但畢竟創作這件事情是一輩子持續不斷的努力,我了解自己的作品仍然粗燥,但這時候如果不厚臉皮一點,是學不到東西的。
這一句話,與所有在創作這條路上耕耘努力的同輩們,一起勉勵。
我們盡可能多接受美好強烈的印象是何等重要。藝術家必須注視─不僅注視而且必須懂得如何觀看─自己從事的那種藝術、其他各種藝術,以及生活的全部領域中美好的事物。他需要從好戲、藝術、音樂會、博物館、航海、各流派的繪畫、從最學院派到最未來派的印象,因為沒有人能知道什麼東西才能感動他的心靈,啟發他創造天賦的寶庫。凡有助於以藝術型式創造美好的人類精神生活的流派,即達到藝術的基本目的的流派,都是好的。 請讓藝術家去生活吧,讓他去著魔、沮喪、快樂;讓他去受苦、愛戀、經歷人類情緒的全部範疇,但同時也讓他學習將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再創造為藝術! ──《我的藝術生活》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於是,黃金四年的最後學期,便這樣飽滿地開始了。
雖然跟文學組來比,被稱讚寫作能力,也算是一種認同,但畢竟文學組那班是二年級的班級,打滾而染上的泥漿,相較於多,那是自然,也不必太多的滿意。
下學期的兒童文學開始了詩歌的課程,我從上學期開始,其實就覺得,這堂課應該給一年級來上會比較好,概論課程上的再多,也沒有比實際下筆來得收穫而有所認識。
關於寫作這件事情,若不是TD先生在今年寒假問我,我似乎也從未仔細想過,所謂「寫作」與「創作」之間的差異。我那時才發現,原來在我心裡,這兩件事情本身就完全不同,或許早有這樣的認知,但頭一次去認真面對思考,還是今年寒假的事情。在文藝系熬個四年,對於文字的使用,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基本駕馭的能力。更甚而,對於鑑賞,似乎,也有了一定的品味。
一年級的對於「文學」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固然是好,但不曉得哪裡來的莫名自信,漸漸地,唯我獨尊的傲氣滿溢。
對此,朋友們都抱持不一的想法,較樂觀的,只是覺得他們尚未找到自己的路,所以才有這樣的態度。但也有朋友認為,那些過於自大,卻又沒有三兩重的小鬼頭,根本就不曉得這個世界,到底長成什麼樣。
呵,我突然想起那些在假日時,與管樂長輩們的感慨。
對於這些學弟妹,我想,還是祝福他們。
老師提到自己自師範學校畢業後便到國小教書,因為小朋友們要求,老師便把這些兒歌給編曲教導,曲是隨時代有所更動的,這正是民歌與兒歌的自由,以及其廣大包容的文化內涵,我只是簡單講講,等到上兒童文學時,我想有興趣的學弟妹會自己感覺到。
中國文學的內涵之廣闊,越學只會覺得自己越不足。
而相對的,這卻又是讓人不斷感到驚喜與興奮的地方。
老師在談過去經驗的時候,因為最近在讀《亞細亞的孤兒》(研究所考試的書都快看不完了卻還在不務正業),頗能有所感觸。
今年對我來說,或許是個挺有收穫的年。
寒假與管樂學長姊們聚餐,那是我們那個年代那一輩的成員聚餐,光是看到這些過去曾經給自己許多照顧的學長姐們,內心其實是頗有振動的。當年,我還是一個對音樂完全不暸的傻小子,跟著他們學習,跟著他們四處聆賞,也跟著她們分享,到現在,雖然對音樂這抽象的藝術還不是那麼清楚,但也總是能把這份經驗與學習給傳承下去。
看到他們,那曾有的感動與激情,雖不像火山爆發那樣的奪目,卻有潮汐那般的無可抗拒。
有一位學長,大學在淡水那兒的學校,主修台灣文學。與學長約有六年左右的時間未見,我猶記得過去曾向他請教鄉土文學論爭的前因後果,那時雖聽懂,卻也不甚明瞭,但我也確信,學長是有一定程度的,而閱讀的量,在台灣文學一塊,也有可觀的累積。我向他請教近年對於臺灣文學的想法,我們做了一些討論,學長提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是我過去從未認真思考過的,仔細想想,學長說的很對,對於那樣的一種表現方式,我們都太過而近乎迷戀的重視。
雖然還是一樣深度的思考、一樣生活的概念,可是,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
第一次到我這來的人,如果能看得懂我再說什麼,請您接受我百分之百的敬佩。
抱持著這樣的疑惑,在寒假,我迷上了公視《國際換日線》系列影集的〈莫內與他的朋友們〉(The Impressionist),從英文看就知道,講的是莫內那一群印象派大師的故事,在其中某一集的某個畫面,我忘了是竇加還是雷諾瓦說的,總之一句話,便突然讓我清晰地看到,我那些疑惑的解答,並且得到了可能是一輩子的文學指導。那一瞬間,我眼睛一亮恍然大悟地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只差沒大喊,「就是這個!I Got it! I Got it!」,因為我馬上又咬著牙,緊緊地抱住發紅的大腿。
我以為我找到了,那個時候。
下午,駱以軍老師的現代文學課,在課後,我把寒假遇到的想法告訴了駱老師。程度不同,果真不一樣,老師同意我的想法,但也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修正了我的疑惑。
市場的機制。
就像林懷民老師說的,台灣的政府再不好好的正視文化,那不僅台灣經濟呈現M型化的發展,就連一整塊藝術領域,都朝向更M型化的型態發展。
九把刀的銷售量下滑了,流行真是如浪花一般。
駱老師因為要趕在三月底前把《西夏旅館》完成,時間很緊,約我在四月之後討論作品,雖然已過了研究所的考試,也過了繳交資料的時間,但畢竟創作這件事情是一輩子持續不斷的努力,我了解自己的作品仍然粗燥,但這時候如果不厚臉皮一點,是學不到東西的。
這一句話,與所有在創作這條路上耕耘努力的同輩們,一起勉勵。
我們盡可能多接受美好強烈的印象是何等重要。藝術家必須注視─不僅注視而且必須懂得如何觀看─自己從事的那種藝術、其他各種藝術,以及生活的全部領域中美好的事物。他需要從好戲、藝術、音樂會、博物館、航海、各流派的繪畫、從最學院派到最未來派的印象,因為沒有人能知道什麼東西才能感動他的心靈,啟發他創造天賦的寶庫。凡有助於以藝術型式創造美好的人類精神生活的流派,即達到藝術的基本目的的流派,都是好的。 請讓藝術家去生活吧,讓他去著魔、沮喪、快樂;讓他去受苦、愛戀、經歷人類情緒的全部範疇,但同時也讓他學習將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再創造為藝術! ──《我的藝術生活》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於是,黃金四年的最後學期,便這樣飽滿地開始了。
標籤:
Essays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Essays] 環境不是藉口
那天,聊起未來想衝刺的東西,也聊到了幾間學校,18分上大學的事件燒著。
我自己的想法,其實學校的差別,不外乎,也就是校風與資源。口中常說的爛學校,仔細想想,也不過就是資源少,學生不努力罷了。環境是可以影響一個人沒錯,但一個人的失敗卻絕不能推諉於環境的影響。
那多半只是藉口。
就像在BLOG,bassistwei的爵士天地-bassistwei's jazzland,裡頭的一篇文章〈[評論] 環境好不好?看台灣爵士樂環境〉中提到的,台灣的爵士樂環境真的差嗎?其實不然,國外的環境比我們還要困難許多。我真的討厭那種拚命享受環境資源,卻又抱怨環境差的傢伙。既然成天把抱怨掛在嘴上,那為什麼又死賴在這個環境不走?
那些口中的爛學校,多半都是初起步的學校,成績當然貧乏的,可是只要學校有遠見,願意投資,願意耕耘,十年之後,成績肯定是不同的。我重考前考上的台中健康,現已改制為亞洲大學,從命名或許可以猜出辦學的遠景企圖,但光是命名,還是不夠的。去年,亞大致力於校園改造,大學中最重要的圖書館是其主要方針之一,師資的補充,也逐步努力,那需要時間的證明。接著在國際上,他們與哈佛做了交換學生的交流,獲益較高的當然是亞大一方。想想,哈佛會願意,是否亞大的辦學遠見深得哈佛的認同?
那天,我在苗栗的金石堂,買了一本08年2月號的《建築師》,其中有一篇報導,07年8月6日,安滕忠雄終於正式同意亞大自06年10月就開始數度盛情邀請設計的「亞洲大學藝術館」,預計08年7月中旬完成所有設計,12月底完成施工圖與預算書並且發包工程,09年1月底動工,10年1月底完工。
亞大位於台中霧峰,那裡也是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根據地,藝術館的落成,相信對於中部的藝術發展有長足的幫助。
我看到的是一間學校的努力,而且是積極的衝刺,我相信持續努力,幾十年後,說不定只要十幾年,亞大或許真的就成為了名符其實「亞洲大學」。
或許有很多人抱持懷疑與觀望的態度,也或許,未來我會對其失望,但那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現在所給我們的啟示。
我好像在幫亞州大學寫廣告文宣似的,但這樣看著,真的深刻覺得,不管是身在哪個位階,只要願意做,願意衝,未來都是可以經營的。
延伸閱讀:
[評論] 環境好不好?看台灣爵士樂環境----bassistwei的爵士天地
[報導]亞洲大學藝術館 安藤忠雄操刀----台灣立報
[報導]安藤忠雄抵台發表新案—將設計亞洲大學藝術館----自由電子報
[報導]安藤忠雄9日訪台 發表亞洲大學的藝術館模型----台南市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
我自己的想法,其實學校的差別,不外乎,也就是校風與資源。口中常說的爛學校,仔細想想,也不過就是資源少,學生不努力罷了。環境是可以影響一個人沒錯,但一個人的失敗卻絕不能推諉於環境的影響。
那多半只是藉口。
就像在BLOG,bassistwei的爵士天地-bassistwei's jazzland,裡頭的一篇文章〈[評論] 環境好不好?看台灣爵士樂環境〉中提到的,台灣的爵士樂環境真的差嗎?其實不然,國外的環境比我們還要困難許多。我真的討厭那種拚命享受環境資源,卻又抱怨環境差的傢伙。既然成天把抱怨掛在嘴上,那為什麼又死賴在這個環境不走?
那些口中的爛學校,多半都是初起步的學校,成績當然貧乏的,可是只要學校有遠見,願意投資,願意耕耘,十年之後,成績肯定是不同的。我重考前考上的台中健康,現已改制為亞洲大學,從命名或許可以猜出辦學的遠景企圖,但光是命名,還是不夠的。去年,亞大致力於校園改造,大學中最重要的圖書館是其主要方針之一,師資的補充,也逐步努力,那需要時間的證明。接著在國際上,他們與哈佛做了交換學生的交流,獲益較高的當然是亞大一方。想想,哈佛會願意,是否亞大的辦學遠見深得哈佛的認同?
那天,我在苗栗的金石堂,買了一本08年2月號的《建築師》,其中有一篇報導,07年8月6日,安滕忠雄終於正式同意亞大自06年10月就開始數度盛情邀請設計的「亞洲大學藝術館」,預計08年7月中旬完成所有設計,12月底完成施工圖與預算書並且發包工程,09年1月底動工,10年1月底完工。
亞大位於台中霧峰,那裡也是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根據地,藝術館的落成,相信對於中部的藝術發展有長足的幫助。
我看到的是一間學校的努力,而且是積極的衝刺,我相信持續努力,幾十年後,說不定只要十幾年,亞大或許真的就成為了名符其實「亞洲大學」。
或許有很多人抱持懷疑與觀望的態度,也或許,未來我會對其失望,但那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現在所給我們的啟示。
我好像在幫亞州大學寫廣告文宣似的,但這樣看著,真的深刻覺得,不管是身在哪個位階,只要願意做,願意衝,未來都是可以經營的。
延伸閱讀:
[評論] 環境好不好?看台灣爵士樂環境----bassistwei的爵士天地
[報導]亞洲大學藝術館 安藤忠雄操刀----台灣立報
[報導]安藤忠雄抵台發表新案—將設計亞洲大學藝術館----自由電子報
[報導]安藤忠雄9日訪台 發表亞洲大學的藝術館模型----台南市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
標籤:
Essays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2008年2月8日 星期五
[Fmaily]過年紀實之 兄弟姐妹
除夕那晚的圍爐,跟往年一樣,大人小孩各一桌。只是不同地,去年爺爺主動邀我們喝酒,今年烈酒全收了起來,奶奶改用梅酒,但那也只是飲料罷了。
或許,去年因為某位長輩跟我們年輕小伙子喝酒,但不曉得是太高興而沒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是怎麼著,竟喝到了胃出血,大概就是因為這樣今年暫時不喝酒吧。
習俗是初一吃素,除夕當晚十一點後就要開始,而一直到初一當晚的十一點結束。活動並沒有太多,每天傍晚吃過飯,兄弟們都會直接到門口,抽菸的抽菸,聊天的聊天,小堂弟五歲了,等他吃飽時,都會要求玩煙火,看著沖天炮喧囂地衝上去,在它生命的最終,自爆性地,將它的週遭的空氣做最大限度的震盪,之後化為寂靜。
短短的一瞬而已。
小朋友卻興奮的闔不攏嘴。
我想起了,去年大家一起燃放煙火時,妹妹興奮緊張地大叫。
初一那天,下午到苗栗市街,沒打算逛些什麼,只是想出來走走,雖然臨出門時,奶奶說,在外面可以吃葷沒關係,也硬是塞了幾百塊,不過我跟我弟都覺得,一年也不過這幾天吃素,實在沒什麼關係。
苗栗其實沒什麼好逛的,想想很奇妙,不管在雲林還是苗栗,剛好我童年的兩個重要地點,外在誘惑都不怎麼強烈,也沒想過說什麼逛街。小時候想到要回苗栗很高興,因為家裡庭院大,田也收耕完,可以在庭院騎腳踏車,可以在田裡奔跑踢足球、放風箏,可以在菜園抓蝴蝶,可以利用整個環境玩起五人RPG,沒有什麼玩具,就腳踏車,跟爺爺削的幾根竹竿,小時後嬸嬸們看到我們五兄弟妹們每人抓著一根竹竿跑來跑去,總是笑著說看起來就像一群丐幫的小孩跑來跑去,那時候沒什麼想法,現在想想,不知道那些老一輩的聽起來,會不會覺得刺耳呢?
小時候,似乎從來沒有要求過玩具,連那時候有了麥當勞,對我們的吸引力,也幾乎不存在,真不曉得我們是怎麼回事。
我們就在市街走了一圈,路上看到財神爺踩街,為路邊店家祈福。說是逛,到也沒什麼逛,走路邊回憶比較多。
「啊,以前好像在那裡吃過!」
表妹本來想去看電影,知道我們上街,也過來陪我們,最後就在一家氣氛古怪的披薩店喝飲料聊天。為什麼說它古怪?因為店裡的音樂從來就放不完,安靜好長一段時間又突然有大聲的音樂響起,男服務生的服務態度完全不合格。
兄弟妹們的話題是什麼?
未來。
你要做什麼?你想做什麼?你要走哪條路?你想走哪條路?為什麼?你的想法是什麼?你的計畫是什麼?決定了是嗎?好好加油,彼此加油。
大家加油。
沒想到我妹跟我對於一些事物的想法相同,沒有一般的花痴想法,又是個正妹,台中的男人到底在幹什麼?客家的女人可是世界上最棒的女人!
(剛講完,卻又馬上想到了好多個例外)
每個工作都是神聖的,都是值得受人尊敬的,只要態度正確,努力打拚,平凡而滿足的生活,又何必跟別人比。
好好衝吧,各位弟弟妹妹們。
我也該努力了。
竹仔,生日快樂。
或許,去年因為某位長輩跟我們年輕小伙子喝酒,但不曉得是太高興而沒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是怎麼著,竟喝到了胃出血,大概就是因為這樣今年暫時不喝酒吧。
習俗是初一吃素,除夕當晚十一點後就要開始,而一直到初一當晚的十一點結束。活動並沒有太多,每天傍晚吃過飯,兄弟們都會直接到門口,抽菸的抽菸,聊天的聊天,小堂弟五歲了,等他吃飽時,都會要求玩煙火,看著沖天炮喧囂地衝上去,在它生命的最終,自爆性地,將它的週遭的空氣做最大限度的震盪,之後化為寂靜。
短短的一瞬而已。
小朋友卻興奮的闔不攏嘴。
我想起了,去年大家一起燃放煙火時,妹妹興奮緊張地大叫。
初一那天,下午到苗栗市街,沒打算逛些什麼,只是想出來走走,雖然臨出門時,奶奶說,在外面可以吃葷沒關係,也硬是塞了幾百塊,不過我跟我弟都覺得,一年也不過這幾天吃素,實在沒什麼關係。
苗栗其實沒什麼好逛的,想想很奇妙,不管在雲林還是苗栗,剛好我童年的兩個重要地點,外在誘惑都不怎麼強烈,也沒想過說什麼逛街。小時候想到要回苗栗很高興,因為家裡庭院大,田也收耕完,可以在庭院騎腳踏車,可以在田裡奔跑踢足球、放風箏,可以在菜園抓蝴蝶,可以利用整個環境玩起五人RPG,沒有什麼玩具,就腳踏車,跟爺爺削的幾根竹竿,小時後嬸嬸們看到我們五兄弟妹們每人抓著一根竹竿跑來跑去,總是笑著說看起來就像一群丐幫的小孩跑來跑去,那時候沒什麼想法,現在想想,不知道那些老一輩的聽起來,會不會覺得刺耳呢?
小時候,似乎從來沒有要求過玩具,連那時候有了麥當勞,對我們的吸引力,也幾乎不存在,真不曉得我們是怎麼回事。
我們就在市街走了一圈,路上看到財神爺踩街,為路邊店家祈福。說是逛,到也沒什麼逛,走路邊回憶比較多。
「啊,以前好像在那裡吃過!」
表妹本來想去看電影,知道我們上街,也過來陪我們,最後就在一家氣氛古怪的披薩店喝飲料聊天。為什麼說它古怪?因為店裡的音樂從來就放不完,安靜好長一段時間又突然有大聲的音樂響起,男服務生的服務態度完全不合格。
兄弟妹們的話題是什麼?
未來。
你要做什麼?你想做什麼?你要走哪條路?你想走哪條路?為什麼?你的想法是什麼?你的計畫是什麼?決定了是嗎?好好加油,彼此加油。
大家加油。
沒想到我妹跟我對於一些事物的想法相同,沒有一般的花痴想法,又是個正妹,台中的男人到底在幹什麼?客家的女人可是世界上最棒的女人!
(剛講完,卻又馬上想到了好多個例外)
每個工作都是神聖的,都是值得受人尊敬的,只要態度正確,努力打拚,平凡而滿足的生活,又何必跟別人比。
好好衝吧,各位弟弟妹妹們。
我也該努力了。
竹仔,生日快樂。
標籤:
Fmaily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Family]過年紀實 之 吾乃伊祈一族
小年夜當天的中午,與社團學弟妹一起聚餐,大家談了談(實際上也只有幾人)關於今年的音樂會,制度以及集訓方式也都各有想法,或許願景可期,也考慮,今年或許是最後一年參加,是否要領銅管的分部?是否改變心態,嚴格處理音樂,而不再只是畢業後的聯絡感情?有這樣的念頭,不過還是先暫時放下,把眼前重要的關頭努力拚過吧。
近傍晚時,便與家人返回苗栗。
雨後,棒球場外的外環道有如鏡面,陽光灑落,儼如光之甬道。
原本打算在回苗栗前要先去理髮,但諸種理由,還是決定回斗六之後再說,結果被爺爺稍微唸了一唸。
奶奶看到我們很開心,總是怕我們穿不夠暖,即使拿了許多我不見得穿的下的毛線衣,我還是收了下來。
小年夜的儀式只有在丑時(應該要算除夕了),要拜天公。我一直以為那是整個過年的開端序曲,但其實那是當年的最後一次拜天公,按照習俗,隔年頭一次拜天公要在初九。
拜天宮要準備五牲五果。五牲,即五種肉類,雞、鴨、豬、魚,魚的部份我們家用魷魚代替,為了之後年菜必備的客家小炒。第五種,有些人家會用豆皮,我們家則用豬肚。五果,即五種水果,橘子、蘋果、甘蔗、蓮霧、棗子,並非制式。五盤干果,即糖果餅乾一類。兩個燭臺,兩顆旺來,還有兩串長簾(是否為此「簾」字,仍待考。客家民族特有,只有拜天公才能使用,照片中,桌前端黃色物件者,取諧音,望一族血脈長而綿延)。準備好後,由家族長者領著,每人持香兩支,祭拜。

(這是去年的照片,但內容差不了多少)
其實中間仍有許多細節,但因為知其音不知其字的關係,難以成文。網路上的資料難找,又客家民族常一庄一俗,其他部落格上寫文道「拜天宮」的,內容又常有出入,難以參考。遂大概呈現。
祭拜完後,要開始燒金紙,並燃放鞭炮,每一家的時辰不同,因此除夕的子時一到,便開始陸續有鞭炮聲從四方傳來,這樣此起彼落的呼應,大概一直持續到凌晨三四點結束。那種情緒很難描寫,因為散村的形式,祭拜時不可能見到鄰居,但你卻能清楚知道,整個村莊,都在共同做一件事情,共同在祈福,那一刻,用一點想像力,你便能看到每一個家庭的長者,誠懇地,祈求上天,保祐與賜福。
這樣的畫面,讓我覺得深刻而且感動。
在等待燒金紙的片刻,我獲悉祖籍原為廣東梅縣,劉家祠堂有詳細族譜,我父親因為長子,持有一本簡單的族譜。大概閱讀之後,知道劉家原姓「伊祈」,後經堯帝賜姓「劉」。我在查閱一些資料,也有一種說法說堯帝也姓「伊祈」名「放勳」。但因為目前未有精確的事實資料,大家知道就好。
族譜寫的很籠統,多簡單記載。但仍然發現一個事實,在民國以前,我們劉家作官的人,十有八九,且大多縣長以上的職位,每一世都有,難怪會有客家人善讀書一說。
我們這一支的來台主是「孟蘭公」。族譜記載經一百五十六世祖轉十世祖,算到我們這一輩,為第十九世。
父親說未來修族譜是我的責任,我樂意履行,只是傳到十九世,人丁眾多,要修齊,恐非易事。
盡力為之。
近傍晚時,便與家人返回苗栗。
雨後,棒球場外的外環道有如鏡面,陽光灑落,儼如光之甬道。
原本打算在回苗栗前要先去理髮,但諸種理由,還是決定回斗六之後再說,結果被爺爺稍微唸了一唸。
奶奶看到我們很開心,總是怕我們穿不夠暖,即使拿了許多我不見得穿的下的毛線衣,我還是收了下來。
小年夜的儀式只有在丑時(應該要算除夕了),要拜天公。我一直以為那是整個過年的開端序曲,但其實那是當年的最後一次拜天公,按照習俗,隔年頭一次拜天公要在初九。
拜天宮要準備五牲五果。五牲,即五種肉類,雞、鴨、豬、魚,魚的部份我們家用魷魚代替,為了之後年菜必備的客家小炒。第五種,有些人家會用豆皮,我們家則用豬肚。五果,即五種水果,橘子、蘋果、甘蔗、蓮霧、棗子,並非制式。五盤干果,即糖果餅乾一類。兩個燭臺,兩顆旺來,還有兩串長簾(是否為此「簾」字,仍待考。客家民族特有,只有拜天公才能使用,照片中,桌前端黃色物件者,取諧音,望一族血脈長而綿延)。準備好後,由家族長者領著,每人持香兩支,祭拜。

(這是去年的照片,但內容差不了多少)
其實中間仍有許多細節,但因為知其音不知其字的關係,難以成文。網路上的資料難找,又客家民族常一庄一俗,其他部落格上寫文道「拜天宮」的,內容又常有出入,難以參考。遂大概呈現。
祭拜完後,要開始燒金紙,並燃放鞭炮,每一家的時辰不同,因此除夕的子時一到,便開始陸續有鞭炮聲從四方傳來,這樣此起彼落的呼應,大概一直持續到凌晨三四點結束。那種情緒很難描寫,因為散村的形式,祭拜時不可能見到鄰居,但你卻能清楚知道,整個村莊,都在共同做一件事情,共同在祈福,那一刻,用一點想像力,你便能看到每一個家庭的長者,誠懇地,祈求上天,保祐與賜福。
這樣的畫面,讓我覺得深刻而且感動。
在等待燒金紙的片刻,我獲悉祖籍原為廣東梅縣,劉家祠堂有詳細族譜,我父親因為長子,持有一本簡單的族譜。大概閱讀之後,知道劉家原姓「伊祈」,後經堯帝賜姓「劉」。我在查閱一些資料,也有一種說法說堯帝也姓「伊祈」名「放勳」。但因為目前未有精確的事實資料,大家知道就好。
族譜寫的很籠統,多簡單記載。但仍然發現一個事實,在民國以前,我們劉家作官的人,十有八九,且大多縣長以上的職位,每一世都有,難怪會有客家人善讀書一說。
我們這一支的來台主是「孟蘭公」。族譜記載經一百五十六世祖轉十世祖,算到我們這一輩,為第十九世。
父親說未來修族譜是我的責任,我樂意履行,只是傳到十九世,人丁眾多,要修齊,恐非易事。
盡力為之。
標籤:
Fmaily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Theatre]關於戲劇
第一次接觸舞台劇,記得仍是在雲林唸書的時候。
主要有兩個印象,我也不太清楚孰先孰後,在管樂社的日子,接觸到音樂劇,那時喜歡的不外乎大家耳熟能詳的《歌劇魅影》、《悲慘世界》。後來還會省下飯錢,拿去買CD來聽,《奧克拉荷馬》的以及《約瑟夫的神奇彩衣》都是在那個時候熟悉的,公視還有一段時間,週六晚上會撥出《約瑟夫的神奇彩衣》,在那個資源缺乏的日子,公視是我認識外界的一項重要管道。
而除了音樂劇之外,另外一個印象,我忘了確切的時間,也忘了確切的劇碼,曾有一段時間,公視播出《小小蘭陵王》,不曉得是不是還有人記得這個節目?主持人是羅北安老師,節目的形式是播出各個中學校的話劇社所演出的話劇影片,可能是某個話劇比賽的集錦吧?我這麼猜著。
水準我想是不錯的,不然那時候也不會這麼注意。
這不禁讓人與《中國現代文學史》裡頭關於校園演劇的部份產生些聯想,那是支撐著中國近代話劇沒有因「文明戲」而頹敗殆盡的一個重要因素。各位大三的學弟妹們,你們下學期的中現史會上到這部份,除了校園話劇是其一,「愛美的劇」也是重要一環,老師會出名詞解釋,可別忘了那是法文音譯啊!
不過台灣的近代話劇運動,就賴聲川教授的說法,是從「無中生有」的。蘭陵劇坊的《荷珠新配》一劇,捲起了一陣台灣小劇場運動的炫風。
而我真正開始想要認識話劇,那是大二時,詩選課程的下學期期末製作是要舉行詩劇演出,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以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以演劇方式詮釋一首詩作,名人詩作或者同學創作都可。現在回想起來,大二一整年,是我進行創作相較於四年,最為豐富的一個階段。不只寫詩、散文,還寫小說與評論,真是自由而充實。
阿流老師很重視演出品質,所以要求同學,在開始進行製作排練前,一定要至少一次進劇場看戲,並且寫心得報告回繳票根。
我猶記得那時看的是小劇場,名字是《敲天堂之門》,因為是實驗劇場,又是國外大師來台製作,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是硬的要命。整個劇的內容是各演員根據契科夫的小說,各人找最有感情的部份,再加上一些創意及修改,彼此拼貼而成。好像有點集體即興的味道。
說老實話,那次經驗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開創性的經驗,感動的成份很少,再說實驗劇場本來比較大的一個訴求就是引發思考,也有很多劇作家並不把觀眾的感動與否放在第一考量。
總之,那是我第一次實驗劇場的經驗。
後來零零種種的劇場觀賞,對我關於劇本寫作以及概念,或多或少的有些激盪,但是畢竟沒有較為直接的劇場經驗,對那時的我來說,當然,或許現在還是,對於劇場,真正的一個想法是什麼,沒有一個很清楚明晰的方向。後來我設法回歸到「感動」本身,這裡的「感動」並非狹隘性的感動意函,而是廣泛性的,如石投湖心的漣漪,那種直接的,一種心靈而想法的觸發。
不知道會不會講的太哲學了。
但對於我們這種外行人來說,這種旁門左道或許會比較好進入吧?
去年看了兩場音樂劇,有些直接觸擊,讓我想起最初的感動。我不會在這裡寫下劇評,我還不夠格,只能稍微抒發感想。
《宅男的異想世界XD版》,是愛樂劇工廠的作品,現場樂隊的是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的班底,所以發現了一些音樂系的學長出現在現場,老實說,還沒開演就已經讓我感到興奮了,想起高中時,《蝴蝶夫人》以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來雲林演出,遠遠的看見燈光,血液也跟著噴張。
但看到一半,我不禁有些失望,劇本所要傳達的東西,表現方式稍嫌弱了一些。
這是其中《宅男的異想世界XD版》的歌曲之ㄧ〈阿宅不是錯〉。
這是其二〈女人男人〉。
我抱著有些遺憾的心情離開國父紀念館,但有著更大衝動,於我想走的路。
後一個禮拜,我又來到同樣的地方,這次是《四月望雨》。是關於鄧雨賢的故事。
從拿到節目單的開始,發現這跟上星期的劇碼有著截然不同的呈現,當然,這有點廢話的嫌疑,我的意思是,《四月望雨》的排場,幾乎是高格調的精緻表現,跟上星期的《宅男的異想世界XD版》那種年輕人橫衝直撞蠻幹的向前精神明顯不同,《四月望雨》有一種文人內斂的豐富情緒,隱著,而飽滿著。
開演之後,雖然一邊觀賞,後邊還有老師現場作歷史介評,但是先擺一旁,《四月望雨》整齣的語言夾雜台語、日語、客語、國語,將那時代的氣氛,我想是頗為忠實的呈現。音樂、歌詞、舞蹈,都是超水準的演出,文字工作部份不乏有文壇大老的出力,歷史考究的部份也下了功夫,台語歌詞有著相當的文學性,客語歌詞部分也不含糊,真的是一齣相當水準的劇作。
參考一下吧,我想是有機會再次搬演的。
〈美麗的花都 台北〉
明治39年(1906)鄧雨賢出生於桃園龍潭,家世為前清一門三秀才。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的鄧雨賢,不但放棄人人欽羨的教職,而且還到日本學習音樂。返鄉,是人生的新頁,是最激動的時節。且聽雨賢桑如何高歌對未來的憧憬,而命運又將以何等面目,來迎接這個熱血沸騰的文藝青年…?
鄧雨賢:
我日思夜夢的大稻埕,猶原繁華惹人疼,
離鄉背景兩冬多,回鄉情緒激動攏無定!
音樂是我熱情的性命,我要打拼做一個查甫子,
寫出鄉親序大的心聲,作曲唸歌唱乎恁大家聽!
〈我的夢,我的世界〉
在波麗露咖啡廳,鄧雨賢、陳君玉、吉村 祥一邂逅了純純、愛愛等女歌手,會擦出什麼火花?鄧雨賢出身書香門第,卻決心從事音樂事業,他將如何決心追尋自己的夢想?
鄧雨賢:
什麼祖傳留芳,什麼榮華富貴,
對我來講,都是牛欄雞棲。
鍾有妹:
等你浪盡,等你歸來
你的世界你的夢
鄧雨賢:
放我走,讓我飛
我想飛過山,飛過天空
放我走,讓我飛
飛向我的夢,我的世界
放我走,讓我飛
飛向我的夢,我的世界
〈大稻埕進行曲〉
〈四月望雨〉
古倫美亞社長柏野正次郎的委託下,鄧雨賢譜寫一鳴驚人的《望春風》。作品的成功除了歸功創意、勇於嚐試之外,還要有契合的詮釋。就這樣,傳奇歌手純純與雨賢之間,形成心靈與藝術的共鳴感通,造就一段「四月望雨」不朽奇緣。這是台灣歌謠史上,令人不可忘懷的瞬間。
鄧雨賢:四月的風,是純純的風~
純 純:四月的雨,是綿綿的雨~
鄧雨賢:一陣一陣的風,有妳的形蹤
純 純:形影深深罩心中,美妙音樂響遍四方
鄧雨賢:為什麼四月時,風吹微微
純 純:為什麼四月時,雨絲綿綿
鄧、純:為什麼四月時,暖暖情意,
為什麼四月時,心花晞迷。
純 純:四月的風,是微微的風
鄧雨賢:四月的雨,是綿綿的雨
純 純:一陣一陣的風,像我的激動
鄧雨賢:轉頭一笑的眼光,使我心似海浪波動!
你是我心中的美妙樂音!
純 純:你帶我爬起在挽星高頂!
鄧、純:夜雨滴落在土,期待花紅正當時,風吹震動在心,望風望雨四月時。
〈明天,我們的世界〉
鄧雨賢、純純、愛愛、陳君玉等朋友的契合,造就了古倫美亞唱片社的黃金時期,也反映出二次世界大戰前 「跳舞時代」台北的繁華榮景。 然而好景不常,軍國主義抬頭,切斷一切發展中的生機,人民再度墜入惶惶不知未來的恐懼。
明天的世界啊,究竟是什麼樣子?古往今來的台灣子民,有誰能知道?
眾 人:這個跳舞的黃金時代
怎樣這麼緊就來離開
明天,咱的世界
會變成啥款無人知
陳君玉:我的理想誰人會了解
不只是曲盤轟動的世界
台灣營養不良的症頭
需要特殊的藥方才有效
鄧雨賢:我的音樂誰人會了解
不只是感情虛華的世界
為了未來惦惦來忍耐
講嘸出的話藏心內
純 純:我的心情誰人會了解
不只是歌聲虛靡的世界
想要那人溫柔來對待
牽我的手,一次再一次
吉 村:在伊身邊我就真滿足
汝毋通笑我哪會這軟弱
為了愛情完滿的結局
就算打斷骨頭我也轉倒勇
白鳥弘:(日語口白)
日本萬歲萬萬歲
天皇萬歲萬萬歲
眾 人:這個跳舞的太平時代
怎樣這麼緊就來離開
明天,咱的世界
會變成啥款無人知
因為上頭都是演出剪輯,這裡提供兩首完整曲目,以及歌詞。
《大稻埕進行曲》
大船碼頭世界行,茶行鹽館淡水岸,
藝旦美麗的形影,江山樓頂拼輸贏,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的現代大稻埕!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黑貓姊啊黑狗兄,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自由開化爬山又過嶺,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阮是台北城內,文明的黑貓黑狗兄!
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阮是世界一等~摩登的黑貓黑狗兄!
《四月望雨》
鄧雨賢:四月的風,是純純的風~
純 純:四月的雨,是綿綿的雨~
鄧雨賢:一陣一陣的風,有妳的形蹤
純 純:形影深深罩心中,美妙音樂響遍四方
鄧雨賢:為什麼四月時,風吹微微
純 純:為什麼四月時,雨絲綿綿
鄧、純:為什麼四月時,暖暖情意,
為什麼四月時,心花晞迷。
純 純:四月的風,是微微的風
鄧雨賢:四月的雨,是綿綿的雨
純 純:一陣一陣的風,像我的激動
鄧雨賢:轉頭一笑的眼光,使我心似海浪波動!
你是我心中的美妙樂音!
純 純:你帶我爬起在挽星高頂!
鄧、純:夜雨滴落在土,期待花紅正當時,
風吹震動在心,望風望雨四月時。
主要有兩個印象,我也不太清楚孰先孰後,在管樂社的日子,接觸到音樂劇,那時喜歡的不外乎大家耳熟能詳的《歌劇魅影》、《悲慘世界》。後來還會省下飯錢,拿去買CD來聽,《奧克拉荷馬》的
而除了音樂劇之外,另外一個印象,我忘了確切的時間,也忘了確切的劇碼,曾有一段時間,公視播出《小小蘭陵王》,不曉得是不是還有人記得這個節目?主持人是羅北安老師,節目的形式是播出各個中學校的話劇社所演出的話劇影片,可能是某個話劇比賽的集錦吧?我這麼猜著。
水準我想是不錯的,不然那時候也不會這麼注意。
這不禁讓人與《中國現代文學史》裡頭關於校園演劇的部份產生些聯想,那是支撐著中國近代話劇沒有因「文明戲」而頹敗殆盡的一個重要因素。各位大三的學弟妹們,你們下學期的中現史會上到這部份,除了校園話劇是其一,「愛美的劇」也是重要一環,老師會出名詞解釋,可別忘了那是法文音譯啊!
不過台灣的近代話劇運動,就賴聲川教授的說法,是從「無中生有」的。蘭陵劇坊的《荷珠新配》一劇,捲起了一陣台灣小劇場運動的炫風。
而我真正開始想要認識話劇,那是大二時,詩選課程的下學期期末製作是要舉行詩劇演出,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以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以演劇方式詮釋一首詩作,名人詩作或者同學創作都可。現在回想起來,大二一整年,是我進行創作相較於四年,最為豐富的一個階段。不只寫詩、散文,還寫小說與評論,真是自由而充實。
阿流老師很重視演出品質,所以要求同學,在開始進行製作排練前,一定要至少一次進劇場看戲,並且寫心得報告回繳票根。
我猶記得那時看的是小劇場,名字是《敲天堂之門》,因為是實驗劇場,又是國外大師來台製作,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是硬的要命。整個劇的內容是各演員根據契科夫的小說,各人找最有感情的部份,再加上一些創意及修改,彼此拼貼而成。好像有點集體即興的味道。
說老實話,那次經驗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開創性的經驗,感動的成份很少,再說實驗劇場本來比較大的一個訴求就是引發思考,也有很多劇作家並不把觀眾的感動與否放在第一考量。
總之,那是我第一次實驗劇場的經驗。
後來零零種種的劇場觀賞,對我關於劇本寫作以及概念,或多或少的有些激盪,但是畢竟沒有較為直接的劇場經驗,對那時的我來說,當然,或許現在還是,對於劇場,真正的一個想法是什麼,沒有一個很清楚明晰的方向。後來我設法回歸到「感動」本身,這裡的「感動」並非狹隘性的感動意函,而是廣泛性的,如石投湖心的漣漪,那種直接的,一種心靈而想法的觸發。
不知道會不會講的太哲學了。
但對於我們這種外行人來說,這種旁門左道或許會比較好進入吧?
去年看了兩場音樂劇,有些直接觸擊,讓我想起最初的感動。我不會在這裡寫下劇評,我還不夠格,只能稍微抒發感想。
《宅男的異想世界XD版》,是愛樂劇工廠的作品,現場樂隊的是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的班底,所以發現了一些音樂系的學長出現在現場,老實說,還沒開演就已經讓我感到興奮了,想起高中時,《蝴蝶夫人》以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來雲林演出,遠遠的看見燈光,血液也跟著噴張。
但看到一半,我不禁有些失望,劇本所要傳達的東西,表現方式稍嫌弱了一些。
這是其中《宅男的異想世界XD版》的歌曲之ㄧ〈阿宅不是錯〉。
這是其二〈女人男人〉。
我抱著有些遺憾的心情離開國父紀念館,但有著更大衝動,於我想走的路。
後一個禮拜,我又來到同樣的地方,這次是《四月望雨》。是關於鄧雨賢的故事。
從拿到節目單的開始,發現這跟上星期的劇碼有著截然不同的呈現,當然,這有點廢話的嫌疑,我的意思是,《四月望雨》的排場,幾乎是高格調的精緻表現,跟上星期的《宅男的異想世界XD版》那種年輕人橫衝直撞蠻幹的向前精神明顯不同,《四月望雨》有一種文人內斂的豐富情緒,隱著,而飽滿著。
開演之後,雖然一邊觀賞,後邊還有老師現場作歷史介評,但是先擺一旁,《四月望雨》整齣的語言夾雜台語、日語、客語、國語,將那時代的氣氛,我想是頗為忠實的呈現。音樂、歌詞、舞蹈,都是超水準的演出,文字工作部份不乏有文壇大老的出力,歷史考究的部份也下了功夫,台語歌詞有著相當的文學性,客語歌詞部分也不含糊,真的是一齣相當水準的劇作。
參考一下吧,我想是有機會再次搬演的。
〈美麗的花都 台北〉
明治39年(1906)鄧雨賢出生於桃園龍潭,家世為前清一門三秀才。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的鄧雨賢,不但放棄人人欽羨的教職,而且還到日本學習音樂。返鄉,是人生的新頁,是最激動的時節。且聽雨賢桑如何高歌對未來的憧憬,而命運又將以何等面目,來迎接這個熱血沸騰的文藝青年…?
鄧雨賢:
我日思夜夢的大稻埕,猶原繁華惹人疼,
離鄉背景兩冬多,回鄉情緒激動攏無定!
音樂是我熱情的性命,我要打拼做一個查甫子,
寫出鄉親序大的心聲,作曲唸歌唱乎恁大家聽!
〈我的夢,我的世界〉
在波麗露咖啡廳,鄧雨賢、陳君玉、吉村 祥一邂逅了純純、愛愛等女歌手,會擦出什麼火花?鄧雨賢出身書香門第,卻決心從事音樂事業,他將如何決心追尋自己的夢想?
鄧雨賢:
什麼祖傳留芳,什麼榮華富貴,
對我來講,都是牛欄雞棲。
鍾有妹:
等你浪盡,等你歸來
你的世界你的夢
鄧雨賢:
放我走,讓我飛
我想飛過山,飛過天空
放我走,讓我飛
飛向我的夢,我的世界
放我走,讓我飛
飛向我的夢,我的世界
〈大稻埕進行曲〉
〈四月望雨〉
古倫美亞社長柏野正次郎的委託下,鄧雨賢譜寫一鳴驚人的《望春風》。作品的成功除了歸功創意、勇於嚐試之外,還要有契合的詮釋。就這樣,傳奇歌手純純與雨賢之間,形成心靈與藝術的共鳴感通,造就一段「四月望雨」不朽奇緣。這是台灣歌謠史上,令人不可忘懷的瞬間。
鄧雨賢:四月的風,是純純的風~
純 純:四月的雨,是綿綿的雨~
鄧雨賢:一陣一陣的風,有妳的形蹤
純 純:形影深深罩心中,美妙音樂響遍四方
鄧雨賢:為什麼四月時,風吹微微
純 純:為什麼四月時,雨絲綿綿
鄧、純:為什麼四月時,暖暖情意,
為什麼四月時,心花晞迷。
純 純:四月的風,是微微的風
鄧雨賢:四月的雨,是綿綿的雨
純 純:一陣一陣的風,像我的激動
鄧雨賢:轉頭一笑的眼光,使我心似海浪波動!
你是我心中的美妙樂音!
純 純:你帶我爬起在挽星高頂!
鄧、純:夜雨滴落在土,期待花紅正當時,風吹震動在心,望風望雨四月時。
〈明天,我們的世界〉
鄧雨賢、純純、愛愛、陳君玉等朋友的契合,造就了古倫美亞唱片社的黃金時期,也反映出二次世界大戰前 「跳舞時代」台北的繁華榮景。 然而好景不常,軍國主義抬頭,切斷一切發展中的生機,人民再度墜入惶惶不知未來的恐懼。
明天的世界啊,究竟是什麼樣子?古往今來的台灣子民,有誰能知道?
眾 人:這個跳舞的黃金時代
怎樣這麼緊就來離開
明天,咱的世界
會變成啥款無人知
陳君玉:我的理想誰人會了解
不只是曲盤轟動的世界
台灣營養不良的症頭
需要特殊的藥方才有效
鄧雨賢:我的音樂誰人會了解
不只是感情虛華的世界
為了未來惦惦來忍耐
講嘸出的話藏心內
純 純:我的心情誰人會了解
不只是歌聲虛靡的世界
想要那人溫柔來對待
牽我的手,一次再一次
吉 村:在伊身邊我就真滿足
汝毋通笑我哪會這軟弱
為了愛情完滿的結局
就算打斷骨頭我也轉倒勇
白鳥弘:(日語口白)
日本萬歲萬萬歲
天皇萬歲萬萬歲
眾 人:這個跳舞的太平時代
怎樣這麼緊就來離開
明天,咱的世界
會變成啥款無人知
因為上頭都是演出剪輯,這裡提供兩首完整曲目,以及歌詞。
《大稻埕進行曲》
大船碼頭世界行,茶行鹽館淡水岸,
藝旦美麗的形影,江山樓頂拼輸贏,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的現代大稻埕!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黑貓姊啊黑狗兄,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自由開化爬山又過嶺,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阮是台北城內,文明的黑貓黑狗兄!
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阮是世界一等~摩登的黑貓黑狗兄!
《四月望雨》
鄧雨賢:四月的風,是純純的風~
純 純:四月的雨,是綿綿的雨~
鄧雨賢:一陣一陣的風,有妳的形蹤
純 純:形影深深罩心中,美妙音樂響遍四方
鄧雨賢:為什麼四月時,風吹微微
純 純:為什麼四月時,雨絲綿綿
鄧、純:為什麼四月時,暖暖情意,
為什麼四月時,心花晞迷。
純 純:四月的風,是微微的風
鄧雨賢:四月的雨,是綿綿的雨
純 純:一陣一陣的風,像我的激動
鄧雨賢:轉頭一笑的眼光,使我心似海浪波動!
你是我心中的美妙樂音!
純 純:你帶我爬起在挽星高頂!
鄧、純:夜雨滴落在土,期待花紅正當時,
風吹震動在心,望風望雨四月時。
標籤:
Theatre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Music]Swinging Bach
回到故鄉,一些音樂的記憶也回來了。
第一次聽到Jacques Loussier Trio的演奏,是在買了一張主題為「Swinging Bach」的音樂會DVD上。那場音樂會的性質是將Bach的音樂以爵士樂的手法改編呈現,因為發現古典音樂家中,就Bach的音樂最適合。而音樂會時間持續24小時,期間會有不同的演奏團體輪番上陣,演奏一些改編Bach的曲子,我最有印象也比較喜歡的,是「Turtle Island String Quartet」以及「Jacques Loussier Trio」。
Jacques Loussier在法國出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以及作曲家。之所以被吸引,當然最主要還是音樂本身,不過老先生表演很有個性,他不像一般器樂演奏家,演奏時表情狀似極度投入,他老則板著一張臉,整個演奏下來沒什麼變化。第一次看到這麼鎮定的演奏家,真是有特色。
他的作品在台灣難找到,上次在西門町的一家唱片行有看到一些,但也是唯一一次。那時很想全部買下來,但礙於當月手頭緊促,遂打消了念頭。不過既然手頭緊,當時又怎麼會跑到西門呢?現在的我不禁這麼疑惑著…
喔!想起來了,為了陪偉士牌先生去聽一個音樂會!
但是最後還是沒找著。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的演出,聲樂家是Bobby Mcferrin,擁有不少作品,印象中Mcferrin好像是後來才改走現在的表演形式,之前主要是指揮家還是什麼的已經忘了,聽聽看吧。
這一首大家應該都較耳熟吧?名叫《Choral 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
我也滿喜歡這首的,D大調複格。
這是另一部,在韓國的播出的影片。
台灣什麼時候才會有看到這些東西…
改編Bach的布蘭登堡。
第一樂章後半是爵士鼓的part。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標籤:
Music

"To the Reader" ["A quien leyere"], preface to Fervor of Buenos Aire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致偶然讀到這些詩作的人──如果這本詩集裡面還有一句半句好詩,首先懇請讀者原諒我貿然將之竊得。 我們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你成為這些習作的讀者而我是其作者純屬不期而然的巧合。
訂閱:
文章 (Atom)